(通讯员刘圣乾)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是天游官网地质类专业的必修实践环节,是地质和石油等专业学生初步接触地球科学专业理论后的第一次实践。2023年7月9日,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教师们走出学校的课堂,奔赴秦皇岛柳江实习基地,为2022级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300余名学生开展了为期四周的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野外教学。参加本次实习的教师队伍全部由来自教学与科研一线的8位教师(刘忠保、李强、胡华、李景义、刘彬、赵少卿、汤济广、刘圣乾)组成,其中李强老师担任本次教学实习队的队长。
选优配强教师队伍,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为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地质的兴趣和学习地质的热情,学院配备了经验丰富、学科专业完备的教师领队,涉及到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和矿床学等多个不同学科方向。
刘忠保、李景义等老师执教近三十年,野外经验丰富,在讲解晦涩难懂的地质现象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在黑山窑村口观察根劈作用时,李景义老师将迎客松根部形态比喻成‘五爪金龙’,让我们一下就记住了,极大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资工22202班陈嘉睿说。
老教师们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耐心指导汤济广、刘圣乾等青年教师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同时注重将教师们的专长领域与实践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积极发掘年轻教师的潜力,为实习队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亦为专业化的实习教师队伍建设打下了基础。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地质技能
“通过手机就能提前查看实习路线和实习要点,方便极了!”每天打开微信公众号“矿物岩石学”查看实习信息已成为同学们的习惯。为适应新媒体形势下的教学特点,刘彬老师创新教学方法,推出微信公众号“矿物岩石学”,每日提前发布实习野外路线、实习内容要点供学生提前预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查看并学习。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现场解说,结合微信公众号上的图片、视频再对地质现象实地观察,随学随用、学以致用,达到了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
除了路线内容,还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一些野外实用的岩石、构造等现象观察与鉴定的技巧,各类地质现象的合理解释与科学争议,如豹皮状灰岩的成因,在注重基础的同时适当拓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地质技能,还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观察入微揭示奥秘,言传身教探求真理
以岩石为教具,以大山为黑板,老师们融入自然的野外,指尖所向尽数沧海桑田的地质环境变迁,为学生描述百万年间发生的地球动力作用,言传身教学生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构造,探究科学真理。
东部落的府君山组豹皮状灰岩、王铁庄的张夏组鲕粒灰岩、潮水裕的崮山组竹叶状灰岩、亮甲山的亮甲山组虫迹灰岩、鸡冠山的地堑地貌、傍水崖的髫髻山组火山角砾岩以及河流阶地……丰富的地质现象打开了学生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模式。李强、刘彬、赵少卿等老师们观察入微的描述,谨慎求实的成因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火热与猛烈,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温柔与持久。
“原来地球中有如此多波澜壮阔的故事、如此多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等着我们去揭秘。”地质22201班朱杭玉感慨地说。老师们生动地讲解,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地质、学好地质、用好地质的干劲,昂扬了同学们地质报国、誓为地球历史书篇章的斗志。
室内室外相辅相成,答疑解惑及时巩固
为及时巩固野外实习效果,提升学生归纳整理野外地质资料、规范编绘地质图的能力,老师们采用室内讲课、答疑与野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紧张劳累的野外学习节奏。
李强老师对野外实测剖面方法、步骤的细致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小试牛刀。赵少卿、刘圣乾老师精细的地层综合柱状图编绘技巧讲解及绘图实践,学生体会到地质图的规范之美。“虽然过程中琐碎反复、频繁修改,但看到成图的那一刻,真的成就感满满。”谈到绘图经历,地科22202班吴金鑫一脸自豪。
野外综合知识考试是实习的最后环节,不仅是对个人实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第一次野外实践经历的总结。实习生活短暂而充实,同学们每日在天然的地学博物馆里畅游,体悟着地质之美、领略着地球科学的严谨与神秘。经过四周的洗礼,同学们不仅经受住了雨雾和骄阳的考验,更加感受到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与殷切关爱,同时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今年的野外实习,将成为我们永远而独特的珍贵记忆,我们要像老一辈地质学家一样,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地科22201班李曾双在“野外地质记录簿”中写下了自己的收获。